|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泗洪洪泽湖的由来

泗洪洪泽湖的由来

关键词:泗洪地名由来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泗洪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sihong.ccoo.cn
  • 感谢 jss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50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洪泽湖的由来
据《淮河史话》记载:大约300万年前,洪泽湖地区原是黄海海湾的一部分,是古淮河下游所经过的


地方。由于长江、黄河、淮河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各自入海口沉积下来,堆成了河口三角洲,后来逐


渐发展扩大,形成了不断向海洋伸展的三角洲平原,而海岸线也就逐渐由陆地向海洋推进。与此同时


,海流所挟带的泥沙又在三角洲冲击平原沿岸的海湾地区堆积下来。这样,年复一年的冲击和堆积,


终于将这一浅海湾与大海隔绝开来,封闭成一个个泻湖,这就是洪泽湖的胚胎。洪泽湖最早只是由破


釜塘、白水塘、阜陵湖、泥墩湖和万家湖等几个小湖荡组成,范围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劳动


人民将破釜塘、白水塘等几个小湖泊加筑堤堰,垦湖为田,开渠引水灌溉,加之从1194年到1855年,


历史上660多年黄河夺淮,长期造成洪水泛滥,以及战争的破坏,使原来湖区面积逐年扩大,其中清


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淮地区连降70天暴雨,黄淮并涨,古泗州城被洪泽湖淹没后,从而形成了


今天面积达2069平方公里的浩浩洪泽湖。
另据《泗洪县志》载:(清)泗州无名氏《洪泽湖考》一文说:洪泽湖初与万家、泥墩、阜陵三湖各


分区域,俱不载泽薮之数,其微小可知。考《水经注》。上纪浪荡渠,下纪射阳湖,而中不及此湖,


益知其非巨浸也。且洪泽湖之名亦无证(隋炀帝过洪泽湖称洪泽浦),唯唐时曾置屯于此,其名始见


诸史。宋时,马仲甫凿龟山腋60里以通漕,避淮险而不避湖险,则防淮而不防湖,明矣。而《东坡集


》亦有《洪泽湖村》诗。洪泽湖村者,传闻距东岸二十里,距西岸三十里,四面皆际湖,盖与阜陵近


湖中之微高处也。康熙中,大司马张公建节南河,询访清口老儒,丁生比言。
儿时,往来盱泗,犹沿湖之东岸行,淮湖本不相连,非如今之汪洋一片也。据此,则是国朝尚与淮分


,而未至数百里之广阔。康熙五年(1666年),河决宿迁之归仁堤,经桃源、清河,南入州境。于是


灌淮溢湖,并淮为一,而湖势始大。近按区宇广袤,则山阳之西南,清河之东南,盱眙之东北,周围


300余里。
又考《盱眙志》,自清河南岸老子山起,接盱之龟山南行,西绕百有余里,直与滁、来诸山接,深溪


大谷,泻为涧流者,不可胜数。其最巨则来自来安之自来桥,经盱之四十里桥,至洪泽桥,迤东达董


家渡、申家渡,直趋于湖。当伏秋水盛,或雷雨起蛟,横水暴注,尽归湖中。此又盱南山水不入淮,


而径入湖者,虽河防所不载,抑亦湖水之增益者也。倘能以时宣泄,常使清口畅流,泗虹水患,庶几


有艾尔。案咸丰六年(1856年)7月,河决兰仪北岸铜瓦湘,由张秋穿运夺大清河入海,黄不逼淮。


虽值甚涝,而湖水不致弥漫宅宅田田。泗虹庶无荡析离居之患云。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