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泗洪水患水利话城头

泗洪水患水利话城头

关键词:泗洪地名由来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泗洪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sihong.ccoo.cn
  • 感谢 jss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3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水患水利话城头
城头古称吴城。南北朝时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大将吴明彻于古屯城(今盱眙境内),置堰断


淮,以没濠州(今临淮关),北伐成功,在泗州城北设高平郡、筑城于此,是为郡治,俗称吴城。吴


城历经千年,屡遭水患,多灾多难,到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夏,黄河暴涨冲入淮河,淮


水无路入海,淹没泗州,殃及吴城,地势低洼的吴城一片汪洋,仅剩一个城头浮在水面。所以,后人


便把这个地方叫做城儿头、城头至今。
城儿头毁于大水,封建统治者是不管人民群众死活的,受苦难的当然是黎民百姓。
查查城头乡地名,有一个惊人的发现——74个自然村庄竞有44个以“台”字命名,这在泗洪县乃至宿


迁市所有乡镇中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44个台子就是44部辛酸史和44个悲壮的故事。大水冲垮了家园


,人们总不能坐以待毙吧。俗话说:“江南大米好吃,江北人恋土难移”。乡民们虽然无家可归,但


又不愿意离开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那一抔故乡热土。忍饥号寒、艰难度日,一天天等待,洪水退去了


,便垫起了一个个高台子,周姓定居的称周台子,崔姓居住的便称崔台子……44个台子共用33个姓氏


作名称的首字,这一个个“台”字正是这里长期受水患的见证。
往事悠悠,沧海桑田。吴城罹难至今已过去500余年,现在城儿头又怎样呢?五个世纪城儿头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头与水有不解之缘。说变还是变在一个“水”字上,变成了鱼米之乡。
城儿头南滨洪泽湖,西偎溧河,东依汴水,境内河渠纵横,水源丰沛,建有12个机电排灌站,全乡


145平方公里的土地灌溉面积达80%。60年代初,城头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到1989年所植松柏、白杨


、乌桕、水杉大片成林,达到2.1万亩,全乡森林覆盖面积超过7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城头林柴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头的森林形成了规模,加之水草丰盛,环境适宜鸟类栖息繁衍,有不少


丹顶鹤、灰鹤、大鸨等珍稀鸟类飞来城头森林越冬。为此,泗洪县政府1985年1月颁布了《城头林柴


场鸟类保护管理条例》,1988年10月,县环保局又拨款3万元在绿林中造了一座观鸟台,台似水塔,


高15.9米,5层,可供游人从不同角度观赏林间鸟类活动情景。美国、加拿大的鸟类专家到此考察过


;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野生动物研究所等单位也慕名到城头考察和研究这儿的生态环境



城头1996年撤场建乡,在泗洪县委“走水路奔小康”决策指引下,积极发挥水乡优势,大力发展水产


养殖,尤其这里的稻田养蟹更具有特色,面积有万亩以上。据介绍,养蟹的稻田,粳稻亩产可达450


公斤、产蟹40公斤,其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每亩可以增产效1000多元。
如今,城头已列入国家级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的范围,境内新建姚尚明汉风博物馆、奇石博物馆并拟申


报国家级城头森林公园。随着泗洪旅游业的兴起,临近城头,又新添柳山湖风景区,这儿将成为苏北


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