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泗洪:洪泽湖底泗州城

泗洪:洪泽湖底泗州城

关键词:泗洪 洪泽湖底泗州城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泗洪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ihong003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5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在烟波浩渺的洪泽湖底,有一座曾经繁华的古城,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泗州城。泗洪大部地区历史上隶属古泗州,水漫泗州后,泗州州治迁往泗县。
因水兴废的泗州城
泗州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它连接运河、淮河,沟通洪泽浦(唐后称洪泽湖),是军事要塞,也是一个因水而兴的重镇。建城初期,泗州城就修建城墙、石塔,层层设防,防止水患,但最终也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
泗州城的城墙即使在今天使用也不会是“豆腐渣”工程,城墙呈梯形,墙体一般厚10~15米,而墙根厚度则达到30米甚至40米以上,这么缓的坡度在国内的古城墙中并不多见,它使得泗州城的城墙更像一道堤坝,这样古城被水位很高的洪水包围时,巨大水压才不至于将城墙推倒。而外城垣基本是由条石砌成的,比内城墙还要坚固,并且经过多次加高,它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又为泗州城墙防洪增加了一道屏障。内外城墙均是用石灰和糯米汁粘合的,非常牢固,20多年前有村民挖鱼塘时,要用炸药才能拆除。在水里泡了300多年,撬下的粘合剂仍不酥松,着实令人惊叹。
泗州城原本就是一个“水中铁桶”。它把原本用于军事防御的月城(即瓮城)和外城垣都作为重要的防洪设施,而它的墙体也格外厚实,粘合非常牢固。月城是在城门外修筑的扇形城墙,在防洪中,泗州人用它来保护城门。泗州城5座城门外有6个月城,其中南门有2个月城,就像双套闸一样。每次发大洪水时,泗州人民就关闭月城城门,同时用沙袋将城门洞塞满塞紧,这样就把薄弱的城门变成了坚固的城墙,防御大水。而人们出城时则先登上月城城墙,然后乘船离开泗州。虽然“翻墙头"进进出出很麻烦,但这种防水办法相当有效,即使城外洪水漫到了城墙下,泗州城仍像镇在水中的铁桶,城内还可维持正常生活,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被淹没时,5座城门无一“失守”。
只可惜,当高高的洪泽湖将低低的泗州城包围之后,再好的防洪手段也改变不了水漫泗州的命运,终于有一次,泗州城没能像以前那样从水中浮出,历史在一片叹息声中记下了沉重的一笔,康熙十九年,泗州城沉没的祭年。
江淮名镇泗州城
据史料记载,古泗州为北周末设置,有夏邱、徐城改称泗州、泗州城之名从此始。州治在宿豫(今宿迁东南),唐开元时移治临淮,也就是盱眙县城北淮河对岸约3公里处。宋时修东西土城两座,明初始用破石结构建筑,合二城为一城,州城横跨当时汴河东西两岸,由虹桥相连。该城地处汴水入淮之口,溯淮而上,可与五河、蚌埠、颖寿、汝宁、信阳等县、州、府相通;顺淮而下,可达淮阴、山阳(淮安)并与运河相连直达扬州等地;西北沿汴河可抵开封、洛阳等城市。到了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泗州城发展到周长9里30步约4.51公里,高2丈5尺,约8米。城外有护城河,城门5座,均建有吊桥或石桥,城内外主要桥梁16座。城外有3处津渡,城里有5处贸易集市,15条街,34条巷;居民9000多户,3.6万多人口。城内设有州衙、都察院、巡监铁察院、理刑厅、守备府、泗州卫等机构;另有儒学署、各种书院8处。邮传、馆驿等1 5所。较大的建筑有各类寺庙25座,庵、观、桐、坛29座,宝塔2座,楼、堂亭、阁12处。城外还有著名的十大游览景点,即“九岗山形蜿蜒,一字河流环带,湿翠堂春霁、挂剑台秋风、灵瑞塔朝霞、禹王台晓月”等。使泗州城成为历代王朝漕运中心和游览胜地。
水漫泗州城
《水漫泗州》和《虹桥赠珠》两部神话剧,都是以泗州城被没入洪泽湖底的惨祸为背景描写的。《水漫泗州》这部戏内容是:古时候,由于泗州知县的儿子进京赴考路过洪泽湖,与湖中水母娘娘相遇。水母娘娘很爱他才学出众,长的英俊,便向他求婚,但他执意不从。水母娘娘一气之下,便借来东海水淹了泗州城。这是传说加神话,实际上水漫泗州的历史缘由并不是水母娘娘的神威,而是封建王朝不兴修 水利造成黄河溃决泛滥的苦果。
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中期始,经历了宋、元、明、清的漫长年代,泗州城长期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下。明、清两代统治者,为了把南方的丝绸、茶叶、大米等物资漕运到京都,便整修大运河,大筑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人为地抬高了洪泽湖水位。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王朝兴修水利不力,导致洪水泛滥,黄河终于溃决,入泗水夺淮,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涌进洪泽湖,湖床不断抬高,湖东边大堤也就不断加高,造成泗州城地势逐年低洼,年复一年,日趋严重,每遇洪水,泗州城就成为水中“孤岛”。明万历十九年后接连3年大水,洪涛翻城而下,鱼游城头,舟行树梢,百姓淹死不计其数。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张分泄淮水入长江,以救泗州燃眉之急,可是,总理河漕的潘季驯却百般阻挠说什么“浊流必不可分,霖淫水涨久当自消”,又以明祖陵在泗州城北“祖陵王气不宜轻泄”为由反对分洪救城。到了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秋之交,泗州一带连降7 0多天暴雨,黄、淮并涨,洪泽湖水位一涨再涨,城墙溃决,一座繁衍了千余年的泗州城终于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全部淹没,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场骇人听闻的大灾难,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